3月24日,是個風和日麗的春日,在福州的雅加達校友一行44人,到福清走訪參觀。
福清臨近福州,地處福建中東部沿海,有許多可供遊人觀賞的景區,如石竹山、彌勒彿大石雕、瑞岩寺等等, 今天最吸引校友的卻是與歸僑有關的東閣華僑農場和洪寬工業村。
東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創辦,由歸僑場員從鹽鹼地開發出來的農場。得悉本會組織校友前去參訪,農場十分重視,劉副書記特地到市里的融僑酒店迎候; 車抵農場時,甘場長等領導上前迎接到會議室,職工端茶送水熱情招呼。
我們一邊吃着香蕉、枇杷和番石榴,一邊聆聽主人介紹農場概況和奮鬥史,尤其是早年帶領場員開創農場的潘老場長給我們講的歷史,使我們有所暸解,校友們既感新鮮又感陌生。
昔日的東閣農場,曾是一片沼澤鹽鹼地,舉目荒涼,蚊蠅叢生,歸僑場員以農場為家,幸勤地“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勞動,手鋤、肩挑、人拉,出大力、流大汗艱苦創業,才開發出今天富有生氣的農場。如今,舊貌變新顔,農場已開發出1.7萬畝地,其中可供經營的就有6000多畝,農耕地3200畝。他們經營耕種、飼養、農副業、塑料厰等。場員3600多人,來自印尼和越南的歸僑佔六分之五以上;農場領導層及幹部亦多是歸僑。現在,早期開發農場的歸僑大多退休養老。
雖然現在農場的生活情況比以往要好,但農場的經濟效益並不高,以退休職工退休金為例,每月只有400—600元。年青人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姑娘不嫁種田郎”的現象日益突出,連週邊農村姑娘一改以往的追求,不願意嫁給農場的年輕人。有些人只好走出農場另謀出路。
當他們聽說國家正關注“三農”問題也將解決華僑農場困難時,非常興奮,仿佛希望像春天一樣降臨人間。校友們也期望在農場的僑友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國家關懷下早日脫貧致富,過上舒心的日子。
經貝仲敏校友同意,本文從印尼雅加達(福州)同學會 會訊20期轉載全文完。梁懋成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