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巴中校友文集编委会寄来的《校园 校园》一书,我心潮起伏,思潮万千。这本文集既无陈容宠大的编委为之谋策,也无雄厚资金为之作后盾,它纯粹是珍贵的巴中情的凝聚。
61位作者能在业余时间,立足于一个细微的问题,写出75篇文章,辐射向校园精神和精神校园的更多侧面,写出了既有确切的纪念性、资料性、文学性的内容。又出之以取材广泛,寓意深刻,条理明晰,笔锋常常感情而又可读文字的作品,其功力毫不逊色于专业作家,亦足见作者于细微处见学问的能力。例如,《纯洁无暇的友谊》的作者用一块冰这样细小的石子投向历史那一池春水之中,就一圈又一圈的推荡开去而自然成文,同时,作者真诚质朴,文笔优美,可以说是朴素无华,天然去雕饰,像一位江南山野的村姑,一身青竹布衣杉,头上插一朵鲜红或淡黄的野花,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记叙了校园颂、师生恩、同学情……,可以说是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是作者多年来在人生海岸上拾得的一些贝壳。由于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这些贝壳的五彩斑斓,再将这些贝壳集中起来的时候,编委不是草草地把它们拢成一堆就行了,而是用(母校情、师长恩、精英榜、同窗谊、四海纵、长相忆、文学结)这样七条彩线串联起来,编为七辑。这样,就使全书从形式到内容上结成了一个整体,实现了结构上的体例统一和编辑上的条理归类,给阅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书的内容启人思索,引人共鸣。
不只的是结构新颖,本书还有着比较高的思想品位文学品位。这是因为作者遍游海外,学贯中西,阅历丰富。全书是至情至性的好散文、访问记、报告文学、游记、小说和散文诗,因为它是从心田深处汩汩地流出来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从水管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真的美的散文,访问记、报告文学、游记、小说和散文诗,不需要着意做作,摈弃堆砌雕琢,将一切绚烂都归于平淡。
书中的61位作者,在我们同窗的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都才二十出头,正是英姿勃勃。意气风发的年华,岁月催人,星移物换,几番风雨过后,满头青丝都换成鬓发如霜,竟然在不知不觉间过了所谓“年过半百”“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可以说,书中作者的作品,思想之敏锐、见解之深刻、风骨之坚韧,很难见到有什么衰颜老态,实在叫人敬佩不已。从书中也可以看出,几十年来作者和校友经历的是对内在的精神,理想不断追求的过程。作者的每篇作品都充满了光明的照射,写的文章是愉快的,而且简直称得上是一种享受。这来源于他们文章的两个特点:一是语言机智,一是智慧高超,说实话,这样的文章很少见,尤其经过别离几十年后,实践经验丰富,知识广博,文采非凡,在读者群中引起巨大反响。
读毕此书,我有点像谗酒的饮客饮了一席香醇佳酿,几经咂舌品味,仍觉余韵未尽。同时也使我懂得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对待生命都要有作家创造作品的激情和执着,把生活当成自己的作品,倾毕生心血和心智去努力。不管你的作品是辉煌灿烂,还是平淡无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那份作品属于你自己,任何人都无法模仿!让你我也有浪漫的灵魂,在生命的过程中执着、真诚地追求!
应当说,集中出版这本巴中校友文集是编委一个有见地的好点子,在选题策略上选择了母校校园精神,精神校园一个非凡的切入点,并组织实施,确实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具有“创作”的意义,从征集、整理、编排以及淡雅的装帧,颇有“商务的风格”直至成书后的刊发,有条不絮,事必躬行,就是这样,一篇篇有高质量的文章,多种形式不同的作品从编委手中飞出。这本书一出世为广大巴中校友带来了精神上的甘泉,更为精神校园增添了异彩,感谢编委的热情和周到,这里不是用几句话就能表达,我衷心企盼这巴中校友文集能再有第二集、第三集……
读《校园 校园》
邹 访 今
鹧鸪天
艺苑殷勤着意耕,
文思浩荡气纵横。
同窗共砚情长在,
爱校尊师意水贞。
追理想,赴前程,
五洋学友尽扬鹰。
巴中英俊遍天下,
促进文明有令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