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姐 妹 情
二〇〇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1955年6月份我从坤甸中华中学毕业后,单枪匹马跑到雅加达去念书,当时全靠我的班主任老师——巴中毕业生谢叔宝老师,鼓励我和周恩钦等一起到巴中读师范班,当时读师范班是免费的。可是到了雅加达后,我却改变了初衷,报考华中和巴中,结果都被两校录取了,当然巴中是首选。初到雅加达,免费住在谢老师的家,他妈妈是好人,很照顾我的。开学后,我寄宿在GAJAMADA一家私人的房子,和坤甸的两个人共处,一位叫李彩英,另一位是林志科的姐姐林秀春。
由于个子矮,又是近视吧?黄允赋老师把我编排在中间行的第一排,和我同座的是SUKAMUBI来的林梅华,我们俩一坐就是三年!我租住Gang Terong私人房子,她住Gang Cemara (?),我们住的地方相隔不远,所以刚开始的一年,我们俩放学后都是一起离开学校回家的,一位叫林梅华另一位叫林梅英,一字之差,都是戴眼镜,都是骑自行车、都是长长辫子。
班上的很多同学都一直以为我们是亲姐妹呢。坐在我们俩后面的是大名鼎鼎的廖建裕博士。当时他可调皮啦,常常把我和梅华的辫子绑在一起,或者绑在凳子上,但是和廖博士同座的却是一位很安静的同学(对不起,我忘了他的名字,梅华可能还记得)。我们班的班长一直都是李治安和丘安盛,在正、副班长的带领下,我们班的同学们确实亲如兄弟姐妹,可能是因为我们班从没拆散过,毕业时我们都在高三(二)班,李荣彰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
|
|
(二)寄 宿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二日
由于离家单独生活不习惯吧?!到了巴中后,我常常生病,有一段时间还患上神经衰弱症,睡不好吃不下,体质下降,影响了学习。我在坤甸的班主任老师知道后,乘放假从坤甸回雅加达时,帮我向巴中申请入住宿舍。这时,我们已经从GANGLILIN搬到GUNUNG SAHARI上课了,这对我非常有利。
女生宿舍主要是给师范班的同学住宿的,普通班的同学一般很少能在里面住宿,我是其中的幸运者之一。女生共有40人。现在记得有杨莲枝、郑英花、陈丁娘、许梅妹、陈玛丽、许琼云、李婉春、李乃德、刘瑞玉,住在我陆架床上铺的就是刘瑞玉。不错的话是住在5号房,一进宿舍门口就有一排柜子,分上下三格,每个人都分有一个,可以装衣物、书籍。床就是上下铺的陆架床,排列整齐;每天都有值日生搞卫生,房间很干净、整洁。
宿舍作息时间很严格,早上6点起床,要作早操,林卫平就吹哨子,我只是在那里装模作样地动手动脚,从没认真过。7点吃早餐,早餐经常是吃面包、白粥和花生,我最怕吃这个了,我虽然是潮州人,可是我从来就不喜欢吃粥的,所以只好跑到学校旁去买炒米粉充饥。晚自习从7点开始至9.30,10点就熄灯了,舍监老师叫李香泉。可是一到中段考、期中、终考就有不少同学都会开夜车(包括本人在内),大家只能打手电筒偷偷的干,很怕李老师来查房呢!
记得有一年期终考试,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在偷偷打着手电时,外面吵闹声乍起,我们还在议论怎么搞得?男同学胆大包天竟敢那么吵,不怕李老师吗?这时候有人来拍门,大叫着火了,我们女生宿舍乱成一团,纷纷在搬柜里的东西,我的是在第二格,上面的东西就往我头上扎;居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开门出去看,好危险呀!好在只是学校附近民房火烛!那次考试时我手脚发抖,结果可想而知——不及格!放假回坤甸时为此还挨了我父亲一顿批评,说以后不管什么时候一听到火烛,第一时间就要开门往外跑,其他就不要管了。
住在宿舍,有一个好处,不用花时间乘车、骑车,不管刮风下雨,总不会迟到。在这个大集体里,大家能互相关心,也比较友爱。我在此养成了良好的处事、生活习惯,加强了组织纪律性,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晚自习不迟到不早退,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等。师范班57、58届的男女同学,有很多人我是认识的;如林卫平、许庆祥、杨莲枝、许梅妹、谢成钦、张彩云、吴益兴,许琼云、陈玛丽、郑英花、陈丁娘、李婉春、陈委民、周恩钦、欧阳铁强、李乃德、赖石贤、陈吉潮等。
|
|
(三)物 理 实 验
二〇〇七年三月十四日
这是一本珍贵的物理实验本,它记录了我们高二和高三的实验结果,启用于1956年8月3日,结束于1958年4月29日。高二的实验是从1956年8月3日至1957年5月10,而高三是1957年7月15日下午开始至1958年4月29日。我已经保存了它半个世纪之多。翻开这个本子,浮想联翩,好似飞回到过去那美好的学生时代。万事如云,不觉自己已到了古稀之年,能有机会翻开这个本子,是老天赐福于我。
这个实验本子的第一页是盖了公章的华侨公立巴城中学物理实验室通则,
第二页印有物理实验的中英文目录表。以下是我根据这个本子的记录而录写的。
A、高二:
1. 1956年8月3日星期五下午,高二戊班E5组的实验报告:详细介绍第一个实验的名称——长度的测定(用1/10毫米的游标尺),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游标尺的原理和应用。本组有五人:林梅英、谢群秀、李鸿通、郑其祥、黄厥新 组长:林梅英,记录者:郑其祥,报告交缴日期是8月7日,成绩等级:B.
2. 我发现1956年9月6日的《匀加速运动》,我是和师范班的同学一起做这个实验的,可能我生病缺课后补做的吧?许美良是组长;组员有陈吉潮、李乃德、庄建章。
3. 1956年9月14日起,我又回到E5组。这个组的成员一直保持到1957年5月10日。高二最后一个实验《简谐运动与单摆》,是在高二的E5组,记录者有:谢群秀、黄厥新、郑其祥。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从没见到李鸿通作过记录
。
4. 高二阶段,我们总共做了22个实验,目录如下:1.《长度的测定(用1/10毫米的游标尺)》、2.《长度的测定(用1/100毫米的测微计)》、3.《匀加速运动》、4.《牛顿运动第二定律》、5.《摩擦系数(用水平木板)》、6.《摩擦系数(用斜面)》、7.《力的平行四边形》、8.《简单起重机》、9.《力矩定律(用简单起重机证明)》、10.《平行力》、11.《牛顿运动第三定律》、12.《功能和斜面》、13.《滑轮》、14.《胡克定律》、15.《固体的比重》、16.《液体的比重》、17.《液体的比重(海耳氏方法)》、18.《液体的比重(用比重瓶)》、19.《离心力和向心力)》、20.《固体的比重(又叫相对密度)》、21.《简单气压计的制造)》、22.《简楷运动与单摆》。
B.高三:
1.上学期,我们被编在三班,1957年7月25日星期四下午做了高三的第一次实验,共有2个实验:全组只有4人,组别改为V3。林梅英、林梅华、何在沐、徐京安,组长是林梅英,实验的目录有以下:
1.《气柱的共鸣、热容量和水当量》、2.《波义耳的定律》、3.《金属的比热》、3. 《热的功当量(用普鲁和希尔式仪器)》、4. 《液体的比热》、5. 《金属棒的线膨胀系数》、6. 《定容气体温度计》、7. 《杨氏弹性模量》、8. 《表面张力(用希尔式表面张力称)》、9.《冰的熔解热》、10. 《水的汽化热》、11《欧姆计》、12. 《电阻的串联连和并联(用安培计和伏特计)》、
2.高三下学期,我们班改编成高三(二班),组员和组别仍然和上学期一样。但是从第三次实验课(1958年1月28日)开始,我们组的组员有了很大变动,林梅华、林梅英、林敦平、何在沐、刘瑞玉。下学期的实验课是从1958年1月21日开始做。目录有以下:
1.《惠斯通电桥(滑线仪式)》、2. 《球径计》、3.《铜解电量计》、4.《电流的热效应》、5.《感生电流(楞次定律)》、6.《水解电量计》、7.《直流电动机,电动机的原理》8.《液体和玻璃的折射率》、9.《凸透镜的焦距》、10.《凹透镜的焦距》、11.《凹面镜的焦距》、最后一次实验课是1958年4月29日,共做了2个实验:.《凸面镜的焦距、液体的表观膨胀系数》。
从高三开始我们的实验报告,都是油印好了的,从这本子上也可以看到我们班班别的变化,高一(戊)、高二也是戊班、高三上学期是高三(三班),下学期是高三(二班),也就是说到高中毕业时我们班应该是二班。过去我总以自己是高三(三)班,非也!
|
|
(四)缅 怀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四日
1995年初,我的同学黄牡丹来电告诉我说:”梅英,Celakalah saya sering berak darah !”我安慰她说,那可能 痔疮的出血吧?没事的。她说不是,需要去作肠镜检查,由于她人太老实,排队没走后门等了好长时间才轮上,检查后得出的结论,是直肠癌晚期。住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下班后一有时间我就到医院去陪伴她,回忆一些过去学生时代的乐事以及在侨联开会相聚的时刻;
毕业后牡丹和我们58届很多同学一起回国,我则回坤甸去教书,1963年我才从坤甸脱身回国。后来我住在我先生单位的宿舍——广州市丹桂里,而她就住在我家附近的大石街,相隔不到500米呢!上下班或其他平常的日子我们都碰面,由于我是近视眼,走路从不东张西望,,我也从没想过在这个世界的角落能碰到老同学,她曾觉得我就是林梅英,可却不敢贸然相认,大家都视而不见,错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直到有一天我们在广州市侨联开理事会,见到名单上有她的名字,我俩才喜极相拥在一起。从那后,我们联系和相聚的日子就多起来,我们和广州一些58届同学一同去见从印尼、香港或其它地方来的老师、同学,一起喝茶和吃饭,一起为我们58届30周年筹备纪念大会而奔波,我们俩曾经一起陪廖建裕到广州酒家吃午饭等,她曾经是人大代表,广州市的先进人物,但她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处处能为别人着想。患病后期她搬到暨大的华侨医院,交通不像现在那么方便,我没能常常去陪她了。在她即将离开人世前,我们夫妇俩去医院看望她;她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只有她那眼睛似乎在告诉我,她还是那么留恋这个世界,由于特殊原因,我最终不能去参加她的追悼会,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在牡丹病重期间,我们的班长李治安从印尼来广州时抽空到华侨医院探望她;可是等不及参加我们50周年聚会,他也走了,走得那么突然。当时我远在加拿大,是我们届的谢福元发邮件告诉我,得知后我脑子一片空白,整个人呆坐在电脑前,很久都回不过神来。记得我们届45周年聚会时,张恰宜老师、李治安和我还一起在PUNCAK合影!聚会结束后,他们夫妇俩还专门来我住宿地送礼物给我这个老同学呢!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三年同窗,李治安他字写得很好,学校、班上的事务管理的井井有条,以身作则,事事走在前,使得同学们团结友爱。他讲话慢条斯理,从没见他发过脾气。记得我1992年第一次回印尼时,有人传说他不愿意见同学,可是我一给他打电话,他和夫人却专门开车来见我这个几十年未谋面的老同学。
巴中的三年,虽然是我生活中的一瞬间,可是母校教育培养了我!我永远是巴中人,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日子!
58届2班:林梅英
修改于二〇〇八年二月廿二日
最后,要特别感谢陈芷芳老师和我们届的谢福元同学,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还做了一些修改!
|
|
林梅英個人目錄
|
|
|
|
巴中网站 http://www.boanson.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