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緒民
南京一日遊的翌日,我們前往揚州遊覽。人數由18人變成13人,因為高宗武一行五人沒有跟隨我們去揚州,他們一早便按照他們的原定計劃由南京飛往北京旅遊。揚州是我們是次自由行蓄意要去遊覽的一個城市。按照原先的計劃,我們是準備在遊完南京的幾個主要景點後,便帶著行李離開南京到揚州,在那裡遊覽1-2天後,再前往自由行的最後一站 - 鎮江,在那裡停留1-2天進行遊覽後,便前往上海乘直通火車回香港。可是經過南京火車站那種大費周章才找到交通工具的經歷後,我們決定根據團友洪坤沖的建議,以南京為基地,以當天來回的方式前往揚州遊覽。我們仍然通過大華國際旅遊公司給我們辦揚州一天遊,帶團的仍是在南京一日遊後,便跟我們變得熟絡的導遊小李。
由於我們的團隊少了五個人,接載我們去揚州的旅途車是個中巴,可坐約20人左右,其外型雖遠遜之前的旅遊巴,但13人坐上去仍可坐得舒適。揚州市位於江北,車程約3個多小時,故是日我們七時許便由南京出發,車子馳過南京長江大橋後便直奔揚州而去。
南京長江大橋圖1
南京長江大橋圖2
揚州,特別是其名勝瘦西湖,早已名聞海內外,我們在蘇州的旅遊聯歡結束後,組織自由行繼續遊覽,其中一個因素便是慕其名而來。這不僅因為是她有著引人入勝的美景,而且還因為她與歷史上的帝皇將相,文人雅士的悠久淵源,總讓人有親身一睹這座歷史名城及其名勝盧山真面目的念頭。現時正在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播放的電視連續集,黃曉明版<鹿鼎記>便是以康熙初年的揚州城揭開故事的序幕。
根據資料,「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运河交汇处,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现辖广陵、邗江、郊区3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总人口457.19万人。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
「扬州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湖上园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刹大明寺是中国4A级风景区(点);何园、个园、唐城遗址、普哈丁墓园、高邮盂城驿、龙虬庄古人类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隋炀帝陵、高旻寺、汪氏小苑、西郊森林公园、凤凰岛生态旅游区等一批旅游新景点也已对游人开放。」
依據旅行社的安排,我們在揚州遊覽的景點依次是:個園、瘦西湖和大明寺,皆是旅遊推荐指數達五個星的景點。上午10:30左右分,我們的車便停在<個園>門前,並由揚州的地陪接手帶領我們進園遊覽。
陳國英和陳育民先在個園的石碑前照相留念。 個園大門外貌。
個園
在長途車程後,人有三急,故剛進入<個園>內,男仕們紛紛進入路旁一間周圍長著青竹的小屋,即我們要進入的廁所。一入內,個個便嘩地一聲,有女同志誤入男廁乎?!非也,而是裡面的華麗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若非見到裡面的那些廁格,我們還真以為是入錯了地方。整間廁所不僅佈局整齊乾淨,還有一排三個看似挺高級的座椅,讓前來光顧的遊客可以在方便後坐下來休息一會。高級酒店或商廈的豪華廁所見得多,但在一座園林景區的公廁內見到有如斯花心事裝修的廁所,對我們這些人來說,或至少對我本人來說,尚屬首次。這算是揚州遊的一次另類見聞吧。
個園景區內近入口處華麗的男廁圖1 個園景區內近入口處華麗的男廁圖2
「<个园>始建于清嘉庆23年(1818年),江南私家园林代表,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建于清嘉慶年間,是當時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的私人園林。園內多種竹,園主人又特別愛竹,認為竹本固、心虛、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竹葉形狀類似“个”字,故取名“个園"。<个園>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兰、竹、石为主,以分峰叠石为特色,以“四季假山”而著称,是江苏省创建文化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江苏省文明单位。」
我們在當地導遊的引領下,沿著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緩步而行,向<個園>深處走去。小道兩旁皆是青翠的一排排竹林,形成綠色的蔽障,在這炎熱的天氣下,為我們遮蔭。我們除了參觀園內的以兰、竹、石为主,以分峰叠石为特色的景點之外,還在導遊的帶領和解說下,逐一參觀園內古名古香的書樓,樓房建築及其陳設,如叢書樓、清美堂、漢學堂、清頌堂和宜雨軒等,讓我們感覺到像是走進了那時段歷史的空間裡。
當地導遊領著我們邊遊覽邊解說。圖1 當地導遊領著我們邊遊覽邊解說。圖2 個園內的<叢書樓> 個園內的<清美堂> 個園內的<漢學堂> 個園內的<清頌堂> 個園內的<宜雨軒> 個園內景點1 個園內景點2 個園內景點3 大家來照個集體相,永昌兄在向誰吹口哨?
我們在<個園>停留將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之後車子把我們帶到揚州城內吃午飯。當車子馳過市區的街道時,我們全神貫注地留意兩旁的街景,希望多留下這座歷史名城現代化一面的印象。我們在一間毗鄰為一間酒店的富春大酒樓進餐。由於旅行社的團費不包午餐,我們十三個人遂分男女二桌,各自點菜進食。所點的菜肴自是少不了揚州的名菜,只可惜現在已不太記得有關的菜名了。只記得我們後來要了碟揚州炒飯。當時眾人的想法是在香港吃揚州炒飯吃得多,來到揚州這地頭,自然要嚐一嚐這裡"地道的揚州炒飯"。當待應把炒飯擺上桌時,大家都嘩然叫起來,原來那是特大的一碟揚州炒飯,讓人印象深刻。
經查資料,「揚州炒飯有廣州和揚州式的揚州炒飯之分。廣州揚州炒飯起自於廣東菜餚,其特色為叉燒和萵苣葉的使用。揚州炒飯又名揚州蛋炒飯,相傳源自隋朝越國公楊素愛吃的碎金飯,即蛋炒飯。隋煬帝巡視江都時,隨之也將蛋炒飯傳入揚州,後經歷代廚壇高手逐步創新,終於發展成為淮揚風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揚州炒飯據傳是由一名清朝的揚州知府伊秉綬,因罷官而帶回原籍福建汀洲,在其所著的《留春草堂集》中詳細的介紹了揚州炒飯的製作方法。或許就是因為伊秉綬的傳播與創新,才使得現在的「揚州炒飯」不僅僅是淮揚菜的一種,也是粵菜中的一道美食。」
我們在揚州市區內的富春大酒樓用午餐。
用完午餐後,我們前往第二個景點,也是是次揚州一日遊的精華,著名的名勝<瘦西湖>。
瘦西湖
<瘦西湖>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卷石洞天、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月观、小金山、钓鱼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景区等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瘦 西 湖 位 于 江 蘇 省 揚 州 市 。 它 與 杭 州 西 湖 相 比 , 另 有 一 种 清 瘦 秀 麗 的 特 色 , 故 稱 瘦 西 湖 。 瘦 西 湖 從 南 門 古 渡 橋 起 , 繞 小 金 山 至 平 山 堂 蜀 崗 下 為 止 。 東 南 與 市 河 . 城 河 相 接 , 通 向 運 河 。 湖 長 十 余 里 , 猶 如 一 幅 山 水 畫 卷 , 既 有 天 然 景 色 , 又 有 揚 州 獨 特 的 園 林 風 格 , 是 中 國 著 名 的 風 景 區 之 一 。 」
下午1:45分左右我們到達嚮往已久的<瘦西湖>,帶相機的同學紛紛在門前照相留念。當地導遊安照她慣常帶隊的旅遊路線,先帶我們由遊客不太多的地點著手遊覽,此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大片寬廣的無遮的園地,寬敞而整潔的走道,兩旁或是綠蔥的林木,或是一大片一大片五顏六色的各種花草,或是點綴著這個景區的造型各異有如花車式的大型擺設,讓遊客置身其中,猶如來到美麗的童話世界,這或許是誇張的說法,但個人感受確實如此。
在瘦西湖的大門前先來個集體照。廖童興不知上哪裡去了? 小李和我們在瘦西湖的大門前合影。
穿過寬廣的園地,我們沿林蔭小道往湖區走去,越走近湖邊,遊客就越多,當整個瘦西湖展現在我們面前時,大家都難掩興奮的心情。眼前的一切,碧波盪漾的湖水,湖上的輕舟,湖內的拱橋,古亭,湖邊的青柳花草,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能不讓人心動?千里迢迢來到這裡,畢竟就是要親眼看看這個名湖的"美貌",欣賞她較之西湖更為清瘦秀麗的特色,並在她的身邊留下自己的足跡。導遊沿湖帶我們遊覽景區內的主要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釣魚臺和白塔等,也幫大家在這些景點留下各自的倩影。
瘦西湖寬廣的園地景1。 瘦西湖寬廣的園地景2。 瘦西湖寬廣的園地景3。 瘦西湖寬廣的園地景4。
根據資料,「五 亭 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志,也是揚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兩百多年的歷史。 整 個 建 筑 造 型 別 致 , 比 例 适 當 , 把 穩 重 大 方 和 玲 瓏 剔 透 巧 妙 地 結 合 在 一 起 。 橋 含 五 亭 , 一 亭 居 中 , 四 翼 各 一 亭 , 亭 与 亭 之 間 回 廊 相 連 。 中 亭 為 重 檐 四 角 攢 尖 式 , 翼 亭 單 檐 , 上 有 寶 頂 , 四 角 上 翹 , 亭 內 吸 頂 上 圖 案 精 美 , 橋 基 由 十 二 塊 大 青 石 砌 成 的 大 小 不 同 的 橋 墩 組 成 , 共 十 五 孔 , 總 長 五 十 五 米 。 橋 孔 彼 此 相 連 , 由 橋 外 看 去 , 每 個 洞 都 有 一 幅 不 同 的 景 物 , 每 當 晴 夜 的 月 滿 , 每 個 洞 內 各 銜 一 月 , 別 具 詩 情 畫 意 。 」
「二十四橋 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台階,圍以24根白玉欄桿24塊欄板。關于二十四橋到底指那座橋,至今眾說紛紜。」
「白塔 相傳1784 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覽揚州瘦西湖。從水上看到五亭橋一帶的景色,不由遺憾的說:"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而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春陰就像極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財大氣粗的揚州鹽商當即花了十萬兩銀子跟太監買來了北海白塔的圖樣,當晚連夜用白色的鹽包堆成了一座白塔。這就是在揚州流傳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下面是我們在上述幾個主要景點拍下的一組圖片:
陳國英和小李來個兩人照。看國英戴黑超多有型! 在湖邊小休。 走在林蔭的小道上。 湖上一座寫有’王板橋’的古橋。 在王板橋前,楊聲杰、蕭緒民和小李合影。 在王板橋前,女士們和小李合影留念。 湖上景色1 湖上景色2 湖上景色3 男士們在湖邊合影。 遊客聚在景點'釣魚臺'前。 從湖的一角拍下'釣魚臺'的景點。 楊聲杰在白塔前留影。 兩位導遊在白塔前合影。 九位團員在熙春台前合影。 賴偉元和南京九中的校友小李合影。 出口處的瘦西湖石碑。
我們在<瘦西湖>遊覽了將近兩個鐘頭,之後就轉到此行的最後一個景點,有"淮東第一觀"之稱的大明寺。
大明寺
我們於四時許到達<大明寺>,由於大車不能直接開到寺廟範圍內,故我們在大明寺下面的公路邊下車,然後步行一小段路,再爬上一個斜坡,才到達<大明寺>的範圍。同學們先在廟前照集體相留念,然後才隨導遊入內參觀遊覽。
「大明寺位于揚州城西北的蜀岡中峰,是始建于南朝劉宋時期的古剎。大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登臨賦詩,傳為佳話。」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年間(公元457年─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來,寺名多有變化,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淨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
寺內前院有一株高丈余的瓊花樹,樹葉繁茂,春天花開白如玉盤,有“揚州瓊花,世間無雙"之譽。」
「唐代鑒真大師曾主持此寺,傳經講律。今大明寺內的鑒真紀念堂為唐代風格建築,于1963年鑒真圓寂1200周年時奠基,1973年建成,正殿須彌座上供奉的以幹漆夾貯制作的鑒真坐像,閉目冥思,神態堅毅安祥。」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寶殿西側的“仙人舊館”內,為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揚州任太守時建。今堂內還挂有"風流宛在"、"坐花載月"的匾額,堂北簷挂林肇元題“遠山來與此堂平”匾額。游人至此,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大明寺外觀景1 大明寺外觀景2 大明寺外觀景3 大明寺內景觀1 大明寺內景觀2 大明寺內景觀3,圖為鑒真紀念堂外貌。 大明寺內景觀4 大明寺內景觀5,平山堂內的'風流宛在'匾額。
我們在大明寺參觀遊覽了四十餘分鐘,或許是已近黃昏,又非假日之故,來這裡遊覽的遊客並不多,這也就給我們參觀寺內的景觀和照相留念時給予了空間上的方便。我們於下午五點多離開<大明寺>,走回馬路邊,然後乘車離開揚州回南京。
我們到達南京時已是燈火輝煌的傍晚,旅遊車把我們送到繁華的街道,方便我們找餐館用晚餐。導遊小李跟著下車並陪著我們走了一段路,才和我們分手離開。二天的遊覽,老少之間建立了一定的友誼,也珍惜這種友誼。
說明:景點資料取自旅遊網絡。本文照片皆由楊聲杰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