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之旅
雲南之旅(七)

蕭緒民

麗江遊踪之<虎跳峽>與<黑龍潭>

5月19日,今天是我們到達麗江後開始遊覽活動的第一天。清晨的麗江經過昨晚一場雨的降臨,氣溫顯得特別清涼,走出戶外,就會感到寒氣撲面而來。幸好團友們都帶備禦寒的衣服,在這樣的氣溫下,就連前些天還在短袖衫上陣的團友,也都得多穿件外套出遊。

我們在麗江下榻的酒店:綠韵假日酒店。

麗江這個名字對許多曾經在昆明居住過的人來說並不陌生,於我來說,更是常聽見於耳邊。因為我在昆明師範學院念書時,有幾個同學便是來自麗江,而且是地道的納西族。那時聽到他們之間嘰哩咕嚕地講納西話,覺得特別新奇。今親臨麗江,來到這塊美麗的江水流過的地方,來到昔日同窗口中常提起的故鄉,感覺親切而特別。

我們前往遊覽的第一個地方是麗江一個頗著名的景點,那就是氣勢磅礡的世界峽谷之最 - 虎跳峽。根據慣常的旅遊路線,遊覽虎跳峽一般是由香格里拉出發,但是因為我們取消香格里拉之遊,導遊只能帶我們由麗江出發的這條路線前往遊覽。兩條路線正好相反而行,但是殊途同歸,都是遊至虎跳峽的精華之處。

旅遊巴行馳在公路上時,當地納西族導遊小孫,給我們講了一些納西族的風土人情。她說過去納西男人最幸福,因為他們不用工作,每天所從事的不外是琴棋書畫煙酒茶這七樣東西。而許多農活便由婦女擔當。因此這裡曾被看作是男人的天堂,女人的天下。 就在團友們聚精會神地聽小孫的介紹時,突然聽到有人叫了聲"雪山!",大家的目光都紛紛轉向窗外,果然見到遠處在陽光下清楚展現出來的覆蓋著一層層白雪的山巒,想不到還沒到玉龍雪山,已能窺到雪山的一貌。有相機的團友紛紛透過車窗照下那難得一見的雪山。小孫說她由今年1月份到現在,每個月帶三個旅遊團,只有今天才在路途中看到遠處的雪山,說是沾了我們的福氣。

由旅遊巴內拍到的美麗的玉龍雪山。景1

由旅遊巴內拍到的美麗的玉龍雪山。景2

前往虎跳峽的公路是滇藏公路,沿途九曲十八彎,彎度也特大。旅遊巴在路上轉了一個U turn,進入另一條行車線後,就來到號稱天下第一灣的<長江第一灣>景點,時為上午9:15分左右。車子停在已經泊了不少旅遊巴的馬路邊,團友們下車,跟著導遊穿過密集的水果和舊貨攤檔,來到觀賞長江第一灣的最佳位置處,遙望長江第一灣。

根據資料:

「在麗江縣石鼓鎮、距離麗江縣城約50公里的地方,奔騰而下的滾滾長江被海羅山崖阻擋,不得不急轉一個“V”形大彎,折頭向東北流去,這個“V”形大彎就是聞名的萬里長江第一灣。

這里水流很急,但由于江面寬闊,看過去江水平緩如鏡。江灣兩岸綠柳依依,白雲藍天下群山隱隱,不遠處就是整齊劃一的田原、炊煙裊裊的村鎮,在這樣一片高原上竟有如江南水鄉一般的景致,讓人嘖嘖稱奇。長江第一灣不僅是麗江的重要風景名勝區,而且是進入老君山景區和三江並流景區的咽喉重地。」

來到長江第一灣,自然要照相留念。團友們各取最佳的攝影位置取景,或個人,或集體地留下倩影。觀賞完畢後,我們上車前往虎跳峽。

旅遊車就停在馬路邊。穿過馬路左邊的水果和舊貨攤檔,就可見到長江第一灣了。(蕭緒民攝影)

這就是長江第一灣。

我們幾個60屆男同學與兩位導遊以長江第一灣為背景合影。左起:吳捷楊、黃種初、昆明導遊王曉婕、陳國英、麗江導遊小孫、楊聲杰、張鑑波、蕭緒民。(團友代攝影)

前往虎跳峽的這段路程,沿江而行,時而見到緩緩而流的江水,時而望到路邊的農田,間中點綴著一兩間農含,而遠處的雪山更清晰地出現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可真是一幅獨特的自然景觀。

我們的車子馳過一座大橋轉向另一條公路時,見到路邊豎立著一個大的牌坊,上面寫著”香格里拉歡迎您!”幾個大字。這說明已進入香格里拉區域。小孫說眼前的金沙江分隔了麗江和香格里拉。10:15分我們進入虎跳峽景區,見到路邊又有一個大牌坊,上面寫著”虎跳峽歡迎您!”的字句。進入這個景區後,車子一直沿江而行,10分鐘後,我們到達虎跳峽的停車場。

赴虎跳峽途中,見到緩緩而流的江水。 (蕭緒民攝影)

赴虎跳峽途中,望到路邊的農田。(蕭緒民攝影)

我們的車子正在馳入虎跳峽景域。

虎跳峽的停車場。旅遊車不多。(蕭緒民攝影)

下車後,我們發現遊客不多,從停車場上的旅遊車寥寥無幾,便可見一斑。待團友們都聚齊後,導遊小孫便領著我們開始了對虎跳峽的遊覽。

根據資料:

「金沙江在石鼓镇拐了一个弯之后,江面仍然开阔而平缓,遇到了横卧于面前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并没有退缩而是冲开了一条狭路继续向北,这就形成了以惊险著称的虎跳峡险滩。

虎跳峡起于中甸县的桥头镇,结束于丽江县的大具,全长约20千米,其间落差约200米,分为上、中、下三段,中间有18个险滩。江面从玉龙和哈巴两座雪山之间激流而上,两座雪山的海拔分别为5596和5396米,最大高差3900米。 穿越过这样一条峡谷,所有的惊险、壮阔,山川的秀美,以及身体的耐力、意志的坚强、克服困难的勇气,都目睹过了,经历过了,检验过了,世上再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

有關虎跳峽的石碑。

團友們在佈告板前看有關虎跳峽的介紹。

在虎跳峽石碑前合影。左起陳國英、熊南申、導遊小孫、蕭緒民、團長鄺褔蒸。(團友代攝影)

我們沿江而行,走在沿石壁而建的彎彎曲的小山道上,起初團友們還一個跟一個地緩緩而行,後來由於有的團友步伐較快,有的選擇慢步欣賞沿岸的景色,有的要捕捉沿路的奇峰異石,獨特的景觀而駐足將之攝入鏡頭之內,隊伍便零零星星地拉得很長,這樣也好,團友們可以按自己的興趣觀賞這美麗的峽谷的點滴。 由入口處走到虎跳峽的精華之處,要走好長一段路,而且要穿過幾個長短不一的隧道。由於山道的一段路前些時候曾塌過坊,而且為預防有山石由上面掉下來傷人,因此沿途每隔一段路程,便有穿著迷彩服,戴著草帽的工作人員拿著擴音器,時不時地提醒遊客要沿石壁而行。烈日當空下,也難為了這些工作人員。

遊覽虎跳峽時,途中景色1。穿迷彩服戴草帽的就是提醒遊客靠邊走的工作人員。

遊覽虎跳峽時,途中景色2。

遊覽虎跳峽時,途中景色3。(蕭緒民攝影)

陳國英和熊南申在隧道內合影。 (蕭緒民攝影)

這是虎跳峽沿路最長的一個隧道。

走出虎跳峽最長的一個隧道後之景色1,虎口棧道。

走出虎跳峽最長的一個隧道後之景色2。

走出虎跳峽最長的一個隧道後之景色3,浴心橋。

走出虎跳峽最長的一個隧道後之景色4。途中要是走不動的話,可以選乘人力車。(蕭緒民攝影)

走出虎跳峽最長的一個隧道後之景色5。

走出虎跳峽最長的一個隧道後之景色6。

我們走過彎彎曲的小山道,穿過四個隧道後,便來到虎跳峽精華景區的範圍。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對面山的山腰上停泊處許多由香格里拉開來的旅遊巴,可見由那處來的遊客之多。沿山腰往下而建的層層階梯滿是向江邊激流走去的遊客。看那高度,由香格里拉而來的遊客不知要爬上爬下多少級數的階梯才能觀賞到江邊虎跳峽的精華之處。那可真像資料上所說:要靠身体的耐力、意志的坚强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行。

對面山腰上的公路泊滿來自香格里拉的旅遊巴。山腰上有層層的階梯直通金沙江江邊。(蕭緒民攝影)

由對面山腰而下的層層階梯上皆是來自香格里拉的遊客。圖1(蕭緒民攝影)

由對面山腰而下的層層階梯上皆是來自香格里拉的遊客。圖2

相對來說,我們由麗江來的遊客,就輕鬆的多。我們只需由橋頭走下兩三層階梯就可到達江邊,近距離地看那奔騰的急流,感受虎跳峽位於這段險灘的氣勢磅礡,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近距離地看到那傳說中猛虎賴於跳到對岸的江中石塊。那處地方是金沙江兩岸最短的距離。虎跳峽起於中旬縣(即香格里拉,分上、中、下段),這裡或許就是下段部份,也就是虎跳峽的精華之處。這裡的景域有不少景觀,自然都成為團友們相機鏡頭下的目標。

石刻上的虎跳峽說明資料。

在處跳峽精華景域的橋頭上,四位同學合影。(蕭緒民攝影)

在走向江邊的階梯上合影。背面的大石便是傳聞中老虎賴以跳過峽谷到對岸的石頭。圖1(團友代攝影)

在走向江邊的階梯上合影。背面的大石便是傳聞中老虎賴以跳過峽谷到對岸的石頭。圖2(團友代攝影)

在更接近江邊的階梯欄杆邊合影,背面是奔騰著的江水。左起:陳國英、張鑑波、熊南申、蕭緒民、黃秋霞。

在更接近江邊的階梯欄杆邊合影,背面是奔騰著的江水。圖見黃秋霞在用她的相機幫我們影相。(團友代攝影)

由江邊拍下奔騰而流的江水。可清楚望見對岸階梯上的遊客群。(蕭緒民攝影)

由江邊拍到的江中大石特寫。

由江邊爬回橋頭。

和導遊小孫在橋頭合影。

中午12點,我們原路往回走,再次觀賞這峽谷沿路的美麗景觀。將近一個鐘頭後,我們到達入口處。然後乘車去十幾分車程的一家農家餐廳吃午飯。來這裡吃飯的遊客還真不少。偌大的餐廳都快坐滿了。這裡的老板是農民夫妻檔,供應的菜肴充滿農家味,小孫說那些菜都是餐廳老板親手炒的,她甚至說炒菜的鍋是用柴燒的。吃過午飯後,下午兩點鐘左右,我們離開餐廳前往下一個景點 -黑龍潭。

傳聞中當年跳過虎跳峽谷的猛虎。(鄺褔蒸提供)

在回程途中和張鑑波合影。背景是傳聞中跳過虎跳峽谷的猛虎。

我們便是在這間農家餐廳吃午飯。

餐廳前面有納西族老婦兜售當地特產。(蕭緒民攝影)

餐廳外面的空地那裡有一個大牌坊,寫著:虎跳峽歡迎您再來。(蕭緒民攝影)

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回到了麗江,並直去黑龍潭,時已是下午3:50分左右。導遊給我們安排好門票後,便領著我們入內遊覽。

根據資料:

「如果沿着四方街潺潺的流水溯源而上,在古城的北面象山脚下有一潭山泉,这就是黑龙潭,现在辟成公园,又名玉泉公园。 这里曾经是丽江的一个标志性景点,这里也是东巴文化研究所的所在地。

玉龙雪山正好倒映在黑龙潭水面上,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玉龙的巍峨,这个画面曾经作为丽江的标志为很多人所熟悉。 黑龙潭在玉泉公园内,与其他地方的公园一样,古木参天,亭台楼阁,所不同的是,它又是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的所在地。这里保存着纳西族东巴教的经书2万多册,如果对东巴文或东巴文化感兴趣,这是一个必到之地。穿过公园长长的小路,从后门出去,丽江县博物馆就在侧边的五凤楼内。这座集汉藏纳西风格为一体的建筑内,收藏着近万件文物,是了解丽江民族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首选之地。」

我們沿著林蔭小道漫步在綠蔥蔥的環境之內,只見公園內潭水碧綠,潭中一小亭點綴著潭中的景色。最初團友們還跟著導遊走,一路聽她介紹公園內的景色,一路觀賞周圍的景觀。到後來變成各遊各的。我們幾個60屆的男同事走在一起,沿路遊覽,遇到靚景就停下拍照。走到一處草地時,見到那裡有兩個女遊客,旁邊撐著一把太陽傘,其中一個用右手支撐著頭在草地上作半卧狀,見到我們幾個走過來,便即起身,坐在草地上。看她們的樣貌和服飾不似本地人,而且作側臥狀的那個長得頗高大,鼻子又有點尖,看上去反倒有點像新彊那邊的人,於是出於好奇我們便問她們是不是新疆人,她們說不是,再問那你們是哪裡人呢?她們幾乎是同聲地回答:我們是從瀘沽湖來的。一聽到瀘沽湖,我們幾個便頓時眼睛一亮,因為在我們最初的旅遊計劃中,本來是想去傳說是女兒國的瀘沽湖的,去見識遠在雲南和四川交界的神秘之地。但由於路程太遠,便取消了這個旅遊目的地。現在竟然在麗江見到來自瀘沽湖的婦女,自然不放過多了解情況的機會。問長問短之後,我們提出能不能跟她們照個相留念。她們欣然答應。照完像後,還跟她們要通訊地址,說是洗印出來後會寄給她們。但由於她們的普通話帶著很重的地方口音,我們最後也沒能從她們口中聽出個詳細的地址。 之後我們趕到黑龍潭公園的門口跟其他團友會合。

麗江黑龍潭公園的入口處。

在黑龍潭邊與楊聲杰、張鑑波合影。(團友代攝影)

幾個60屆同學在黑龍潭邊合影。左起:陳國英、張鑑波、蕭緒民、吳捷楊、鍾秋蘭、熊南申。

黑龍潭內景色1。(蕭緒民攝影)

黑龍潭內景色2:湖中一亭。(蕭緒民攝影)

黑龍潭內景色3。

黑龍潭內景色4。

公園內的東巴文化標誌。(蕭緒民攝影)

公園內的萬壽亭。(蕭緒民攝影)

萬壽亭外的廣告板上有漢字和東巴象形文字的對照稿。(蕭緒民攝影)

黑龍潭湖邊景色1。看陳國英多神氣!

黑龍潭湖邊景色2。悠然自得的小鳥。

在湖邊的休憩處小休,又見神氣的陳國英!(蕭緒民攝影)

和來自瀘沽湖的女遊客合影。圖1(楊聲杰攝影)

和來自瀘沽湖的女遊客合影。圖2(吳捷楊攝影)

團友們聚集在旅遊車旁,準備上車離開黑龍潭前往束河古镇。圖1

團友們聚集在旅遊車旁,準備上車離開黑龍潭前往束河古镇。圖2

團友們齊集黑龍潭大門口後,我們便乘車到麗江束河古镇。麗江有兩個古城區,一個是接近市內的大研古城,另一個就是我們下午去遊覽的束河古镇。

根據資料:

「出了丽江古城往北,有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依山傍水的束河古镇。 束河镇的格局与丽江古城相似,仿佛另一个缩了水的大研镇,只是这里更加幽静,被踩踏得光滑的青石板路面,清澈的泉水围着村子潺潺地流过。」

我們下車後,導遊小孫安排我們坐五輛馬車,圍繞束河古镇的主要街道走一轉。這倒是一個相當新鮮的遊覽方式。

束河古镇外的空地上停滿了等候載客的馬車。(蕭緒民攝影)

我們分乘五輛馬車遊覽河古镇的主要街道。圖1

我們分乘五輛馬車遊覽河古镇的主要街道。看團長鄺褔蒸多High!圖2

束河古镇街景1。

束河古镇街景2。

束河古镇街景3。

束河古镇街景4。

束河古镇街景5。

束河古镇街景6。

束河古镇街景7。

走到馬車不能走過的景域時,我們就下馬車來,步行遊覽。而此刻讓我們感到驚喜的是在這裡我們竟然看到應該只有在江南一帶才能看到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青翠的林木,碧綠的小溪和在兩旁酒吧或咖啡室外悠閒地躺在搖椅上閉目養神的自由行一族,讓人感受到這古镇的古樸、寧靜和安祥。團友們紛紛舉起相機拍下這古镇的江南景色。我們幾個同學見到街邊有小販賣牦牛酸奶,便每人買了一瓶喝,還和那小販照了個相。

束河古小橋流水人家景色1。(蕭緒民攝影)

束河古小橋流水人家景色2。(蕭緒民攝影)

束河古小橋流水人家景色3。(蕭緒民攝影)

束河古小橋流水人家景色4。

束河古小橋流水人家景色5。

束河古小橋流水人家景色6。

束河古小橋流水人家景色7。

和捷楊在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中合影。

楊聲杰和昆明導遊王淑婕合影。

團長鄺褔蒸要楊聲杰給他拍下買牦牛酸奶時的照片。

和賣酸奶的女小販合影。看張鑑波的樣,不知是否是手中的酸奶太酸了之故?!

和陳國英在麗江束河古镇標誌前合影。

之後我們繼續往前面的幾條街遊覽,然後再乘馬車到古镇邊的一家叫作<玉水昌隆>的酒樓吃晚飯。吃過晚飯後,我們乘車回酒店,晚上自由活動。

我們再坐馬車出古镇,到酒樓吃晚飯。楊聲杰給馬伕的精靈小女兒照個相。看小女孩多會擺甫士!捷楊還在馬車裡頭呢。

我們就是在這家<玉水昌隆>酒樓吃晚飯。(蕭緒民攝影)

待續。

引號內的資料取自網絡。

本文內之圖片,除有寫出攝影者的名字外,其他的皆由楊聲杰同學攝影和提供。在此向他表示感謝。

潘長江:清凌凌的水 藍瑩瑩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