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永-北歐旅遊雜記5
 

北歐旅遊雜記(五)

陳平永

瑞典——諾貝爾之國


我們在赫爾辛基只呆了一個上午和中午,下午就乘搭維京航線(VIKING LINE)的瑪莉亞拉號(Mariella)郵輪到諾貝爾的祖國首都斯德哥爾摩(Stockholm)。此輪有十九年船齡,重三萬七千多噸,論氣派和豪華程度,特別是在娛樂設施和節目,不及比它大一倍的香港麗星郵輪獅子星號(重七萬八千噸),吃的方面更別提了,主要為歐洲遊客服務的郵輪,其自助餐菜色自然也是獨沽西洋味。



來往赫爾辛基和斯德哥爾摩的Mariella郵輪

波羅的海風平浪靜,在這麼大的郵輪上宿一夜,當然比在飛機上和火車上舒服得多。船身平平穩穩,躺在舒 適的床上,不免回 想起當年第一 次坐輪船,曾經七天七夜吃睡都在甲板上。那是1960年的七月份,乘搭「美上美」貨輪回 國的日子。四十四年歲月過去了,「美上美」的軀殼也許早已熔化成鐵 器的一部份,它當年曾經滿載過的 年青人的單純、熱情和理想,也早已煙飛雲散,而今留下的殘存記憶,只讓人感懷,茫茫人生大海裏,那裏會有風平浪靜?

第二天早上,瑪莉亞拉號徐徐駛入斯德哥爾 摩港,港口兩岸沒有聳天入雲的大廈,進入眼簾的盡是翠綠樹影中的傳統歐洲風格建築物﹐高聳的依然是古老教堂或哥德式建築的尖 塔,沒有標新立異的「政績工 程」和「形象工程」要與它聳天爭輝,一切顯得那麼自然和諧,平靜安祥。



斯德哥爾摩的港灣

這座外貌不甚出眾的北歐第二大城,一望之下並沒有給人額外的驚喜。但下船後領隊給我們介紹的女導遊,卻讓我們眼前一亮,十九歲的天津姑娘王小姐,六歲時就跟隨父母來瑞典,她一綹長髮捲束在漂亮白皙的臉龐後,一米七八的高挑身材穿著黑色的衣裝,窈窕身影彷彿年青的葉倩文,一口整齊白牙吐出清亮的普通話,不僅給我們帶來他鄉的故事,也為我們這個香港耆英旅遊團帶來青春的氣息。王小姐如此婷婷鶴立,在叔叔伯伯甚至嬸嬸們中激起一陣小小的語言「騷動」,不會令人感到意外。

斯德哥爾摩建在梅拉倫湖入海處的十四個大島嶼和半島上,七十餘座橋樑把市區連成一片,這座北歐大城遂有「北 方 的威尼斯」之稱,放眼望去,船影幢幢,就是沒有類似威尼斯古色古香的「貢多拉」(gondola)小船,可讓遊客泛舟領略這水城風光,而我們在這城裏也一直只是陸上行舟。六年前去過威尼斯,如今又到「北方威尼斯」,令人想起香港大嶼山的大澳,小小一座由水上木棚屋建成的漁村,居然也自稱「東方威尼 斯」,十足「港人自講」,威尼斯老外要是到大澳一遊,聽到這是「東方威尼斯」一定會啞然失笑。



北方的威尼斯—斯德哥爾摩市景之一



北方的威尼斯—斯德哥爾摩市景之二



北方的威尼斯—斯德哥爾摩市景之三



北方的威尼斯—斯德哥爾摩市景之四

水上沒有古色古香的船,卻在瓦薩博物館( Vasa Museet) 看到一艘 躺在陸上的古色古香大船,這是艘出師未捷身先沉的Vasa號瑞典戰船。聽導 遊王小姐娓娓道出這戰船的歷史,始知此船於1628 年八月首航,出 碼頭沒多遠,只因多了一層炮艙共兩層炮艙,遇上風浪就頭重腳輕翻沉,在海底浸了足足三百三十三年鹹水後, 1961年才被打撈上來重見天日,再經二十七年的蓄心修補和打扮,終於在1990年開放讓人瞻仰其遺容。此船果 然頗為可觀,由此看到三百年前瑞典高水平的 造船技術,船頭船尾的各種雕作更反映了瑞典當年的藝術水平,如今擺在博物館成為瑞典國寶。想想三百多年前的瑞典 人也夠浪漫的,一艘戰船要弄上美侖美奐的雕 像,打扮得那麼漂亮,是否要在出海征戰時讓敵人看到滿船藝術而不忍心放炮?





VASA號船尾的雕像

六百年前咱們中國人早已經能夠製造越洋的大戰船,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朝南京龍灣的龍江船廠製造的名為「寶船」「帥船」 的大戰船,據史載其排水量達一萬幾千噸,這比排水量1300噸的Vasa號戰船大得多。正因為中國掌握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造船和航海技術,才有公元1405年鄭和開始率領龐大艦隊,七下西洋稱霸海洋威震四方的壯舉。但很令人痛心的是,後來明朝的昏庸皇帝實行莫名其妙的海禁政策,於是有著長長海岸線和強大海軍的中國,從此患上「自閉症」,竟然走上閉關鎖國的落後道路,若說中國人愚蠢,蠢到這種地步,應該以此為甚!

北歐四國除了芬蘭是共和國外,其餘三國均為君主立憲國,都有國王和王宮。瑞典王宮座落在梅拉倫湖口的一個島上,面向波羅的海海灣,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其建築形式參照英國白金漢宮,怪不得看上去比丹麥王宮更像王宮。聽說王宮己經開放了一部份,但我們也只是在其側面親近它,在其對岸遙望它。若不是有張相片留下,這座橫列在高台上、樓高三層呈灰色的建築,很易令人淡忘。



瑞典王宮側景



像不像英國的白金漢宮?

瑞典是阿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的祖國,來到這裏雖然沒有去諾貝爾博物館參觀,卻也到過與諾貝爾有關的兩個地方,其一是市政廳大樓。這座紅色的建築物位於梅拉倫湖邊,高聳的塔尖上托著三個金色大皇冠,大樓裏有一座「金廳」,用鍍金的壁片砌成的殿堂及女海神像,金碧輝煌,「金廳」之稱果然名符其實。但是瑞典國王和王后每年為諾貝爾獎獲得者舉行盛大宴會的地方不是這裏,而是另一個大廳名曰「藍廳」,此大廳很寬敞,環顧四周,仰望高高的穹頂,並無一處呈藍色, 何以名之,就不得而知。市政廳外的花園又是另外一種景緻,在這裏可靜靜欣賞梅拉倫湖,鬧市裏有這麼一片清澈安祥的湖面,看著都會使人心曠神怡。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大樓



名符其實的金廳



藍廳—對科學家來說這可能是發藍色夢的地方



市政廳前的梅拉倫湖

其二是每年舉行頒獎典禮的地方——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這座正方形的藍色建築物外表看來並不出眾,有幾根大 柱的正門前面豎立著一座藝術銅像, 想像中的榮譽殿堂所座落的廣場,想不到成了攤販的露天市集,而正門台階上坐著不少男男女女,或聊天或吃東西或晒太陽,一處本 應讓人景仰的地方,竟成了這般 模樣,未免令人錯愕,看來舉行頒獎禮時這市集也許會消失。



頒發諾貝爾獎的殿堂和賣雜貨的市集



音樂廳正門

百年來有六百八十多人獲得諾貝爾獎,其中六位是中國人,他們是獲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隸文、崔琦,獲 化學獎的李遠哲,獲文學獎的高行健。高行健原是中國作家,1987年自行放逐到法國,後來以政治難民身份入了法國籍,他的獲獎在中國人圈子裏引起不小的爭議,同樣是中國人,人們對獲科學獎的前五位引以為榮,卻對高行健獲獎多不以為然,原因看來也不盡是意識形態作怪。中國那麼多文學作品和文學家,偏偏是一部冷門的《靈 山》得到青睞,或許這是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袞袞諸公眼光獨到,而中國人自己有眼不識泰山。既然是一種獎,而且又是爆冷的,無論如何還是要為高行健先生祝福,其他中國作家就沒有他那麼好運,能遇上瑞典的伯樂。其實,得科學獎的中國人都是「越洋而橘」的外籍華人,甚麼時候中國國土上的科學家能獲得諾貝爾獎?廿一世紀有機會嗎?看來這條路比在奧運奪金牌要艱難和漫長得多。



熱鬧的步行街

瑞典人口不到九百萬,不僅出了一個享譽全球的NOBEL,也有著稱於世的SAAB(港譯「紳 寶」,生產汽車和先進戰機),VOLVO(港釋「富豪」,生產的轎車及大型車輛以安全耐用和舒適著稱),IKEA(港譯「宜家」,著名的傢俬品牌)等,這樣的國家很難不令人刮目相看。可惜我們到瑞典只在斯德哥爾摩停留一天半,沒到他處,第二天下午就要趕搭飛機赴丹麥的根本哈根,再轉機直飛北京。十二天(實際只有十天)的北歐遊也就到此為止。

丹麥、挪威、芬蘭和瑞典都是小國,這四國唇齒相依,有相同的宗教和文化,連國旗都是以橫十字架為主。它們人口不多,加起來不到二千四百萬,但他們善於利用資源,近代以來並不靠掠奪和殖民他國,也能變得發達和富裕。因長期奉行民主社會主義(共產黨批判的「修正主義」),人權至上,環保優先,人民享受充分的民主和自由,男女真正平等(老婆生孩子,老公有產假),沒有懸殊的貧富差距,治安良好,和平安祥,文化教育和生活水平都很高,社會福利可以說全球首屈一指。如果人類社 會有社會主義,這四個國家才是接近真正社會主義的社會,小小國家有這樣的成就確實很了不起。當然,社會福利太好也使這四個國家面臨不少難題。

這次到北歐走馬看花十日,無論北歐四國如何好,一想起波籮包、奶茶、雲吞麵、乾炒牛河、蝦餃燒賣、燒味 飯、阿媽靚湯甚至麥當奴的炸薯條等等,頓時還是覺得香港好,實在又便宜又好吃,想念你啊香港,特別是在北京港龍機艙上乾等兩個鐘頭的時候……



你能指出上述十字旗是哪個國家的國旗嗎?



(答案︰1.丹麥 2.挪威 3.芬蘭 4.瑞典)

2004年9月5日香港

全 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