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中華民族)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中國
文化
中文 - 文學 - 哲學 - 教育
藝術 - 國畫 - 戲曲 - 音樂
神話 - 宗教 - 術數 - 建築
文物 - 電影 - 服飾 - 飲食
武術 - 書法 - 節日 - 姓名
地理
疆域 - 行政區劃 - 城市
地圖 - 旅遊 - 環境 - 生物
人口 - 民族 - 交通 - 時區
歷史
年表 - 傳說時代 - 朝代
民國史 - 共和國史
文化史 - 科技史 - 教育史
人口史 - 經濟史 - 政治史
政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 - 中華民國政治
憲法 - 外交 - 軍事 - 國旗
兩岸問題 - 兩岸關係
一個中國 - 中國統一
經濟
金融 - 農業 - 工業 - 商業
中國各省經濟 - 五年計劃
其他
列表 - 體育 - 人權 - 媒體

中華民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定義[來源請求],共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除此之外,也有數個未被中國政府官方確定的未識別民族,包括土生葡人夏爾巴人以及猶太人[來源請求]。依照中華民國立國的三民主義,則主要以漢、滿、蒙、回、藏、苗、傜五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為組成分子,其中蒙、藏兩族之事務在中華民國憲法中有部會等級的蒙藏委員會,近年修憲後,台灣原住民及相關之多元文化民族政策入憲。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在相關民族政策的努力,相對少數民族或語族對大漢族主義漢化漢本位福佬沙文主義等仍有不同程度的批判。

目錄

[隱藏]

[編輯] 中華民族內涵的歷史演變與爭議

中華民族乃中國做為國家共同體的一個國族概念,由於現代中國自晚清迄今的歷史及政體更變,此概念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意涵及爭論,如孫中山革命時,關於滿州人是否為要驅逐的外族,還是五族共和之一的民族。[1]「中華民族」一詞的演進也因此反映了近百年來國族與民族主義的相關爭議,。「中華民族」其內涵是否為漢族還是指指國族,成為對漢本位大漢族中心的主要疑慮。

因此,此詞不同於「華夏」、「漢人」、「唐人」、「炎黃子孫」等於有外顯的種族及文化的象徵,而是有外顯政治象徵,如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也反映了做為國家共同體的國族概念。

在清朝之前,雖然有華夷之分的觀念,但幾乎沒有「中華民族」的觀念存在、而「中國」的觀念也和與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觀念差很多。

「中華民族」一詞,乃由近代的梁啟超首先提出。[2] [3]其意原只包括漢族,之後包括漢、滿等大小族。

1912年孫中山提倡「五族共和說」:「今日中華民國成立,滿,五族合為一體」。孫中山中華革命黨正式改組為中國國民黨以後,主張重提民族主義並揚棄五族的說法:「有人說,室推翻以後,民族主義可以不要。這話實在錯了。……現在說五族共和,我們國內何止五族呢?我的意思,應該把我們中國所有各民族融化成一個中華民族。……並且要把中華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後民族主義乃為完了。」

袁世凱倡「中華民族說」:袁世凱中華民國大總統時,面對外蒙古的獨立,致書庫倫活佛,指出「外蒙同為中華民族,數百年來儼如一家」,一面聯絡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王貢桑諾爾布,促其打消獨立的念頭,翔贊共和,參加中華民國袁世凱去世之後,孫中山繼續袁所持的「中華民族說」,成功邀得貢桑諾爾布成為國民黨創黨理事之一。

[編輯] 中華民族的國族特性

中華民族雖然有民族之名,但在概念上與國族較為接近,因為中華民族實際上是中國境內各民族的統稱,但中國56民族之間的有的是黃種人有的是白種人,而之間在宗教語言文化習俗與傳統皆不盡相同,若以「民族」來理解甚不合理,中華民族的範圍已經包含所有中國境內的民族,在意思上其實就是等於中國人,在性質上偏國族而非民族。

因此有學者認為「中華民族」做為中國民族國家的稱謂,乃為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族、與國家三種認同的合為一體。芮逸夫曾詮釋孫中山先生之說,將中華國族、中華民族和中華國家三個稱謂,說是『三位一體』。[4

[編輯] 參考文獻

  1. 沈松僑.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
  2. Hughes, Christopher[1997].Taiwan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National identity and statu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London:Routledge,3.ISBN 0415157684.「The very term minzu... was only introduced into the Chinese vocabulary in 1899 by the constitutional reformer Liang Qichao (1873-1929) (Minzu cidian 1987). The Chinese term for nationalism (minzu zhuyi) was probably also used first by Liang, in 1901.」 
  3. 梁啟超是提出"中華民族"稱謂的第一人[此名詞"中華民族"稱謂的第一人].人民網(9).於2007年02/09查閱.
  4. 芮逸夫[1972].「〈中華國族解〉」,《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上冊.台北:藝文印書館,4. 

 

[編輯] 民族主義

主條目:中國民族主義

[編輯] 爭議

不少中國人認為,使用「中華民族」這個詞並無不妥之處。中華民族是中國所有民族的統稱。在國外,也有「美利堅民族」、「法蘭西民族」(包括高盧人羅馬人日耳曼人等)、「西班牙民族」(包括卡斯蒂利亞人加泰羅尼亞人加利西亞人巴斯克人)這種說法。

但美國人的認同是國家認同、而非民族、文化認同;不同於「中國人」,美國是把國家與民族分的很清楚。有人[來源請求]對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的合理性提出異議。他們認為,由於中華民族這樣的概念是由人口占絕對優勢漢族設計出來,用以合理化統治較少數、較邊緣的弱小民族,防止該民族建立民族國家的一種政治籠絡手段。無論是否在中國統治之下,一些民族或地區的獨立運動,就是反對將該民族或地區視為中華民族、甚至構成中華文化圈的一部分。

[編輯] 統計資料


[編輯] 參見

中華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劃分)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朝鮮族 - 達斡爾族 - 傣族 - 德昂族 - 東鄉族 - 侗族 - 獨龍族 - 俄羅斯族 - 鄂倫春族 - 鄂溫克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薩克族 - 赫哲族 - 回族 - 高山族 - 漢族 - 基諾族 - 京族 - 景頗族 - 柯爾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滿族 - 毛南族 - 門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納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爾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維吾爾族 - 烏茲別克族 - 錫伯族 - 瑤族 - 彝族 - 裕固族 - 藏族 - 壯族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8D%8E%E6%B0%91%E6%97%8F&variant=zh-tw"

中國傳說時代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中國歷史
本文為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之一
史前時期
傳說時期
夏朝
商朝
周朝 西周
東周 春秋
戰國
秦朝
漢朝 西漢
新朝
東漢
三國
晉朝 西晉
東晉 十六國
南北朝 北魏
東魏 西魏
北齊 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 北宋 西夏
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
共和國
中華民國
(見台灣問題)

傳說時代,又稱傳疑時代,是指依靠相傳所描述的遠古歷史時代,是中國地區古代傳說和神話的一部份,在文字記載出現之前,歷史靠世世代代的口述而流傳,這些內容到後來才被文字記錄下來,成為文獻中的古史傳說,中國古代文獻里有豐富的古史傳說內容,從中可看出中國原始時代大概的社會面貌和發展變化。

目錄

[隱藏]

[編輯] 人類起源的傳說

女娲像
 
女媧像

戰國時代的人對於中國原始時代的社會情況有許多思考,屈原《天問》:「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後面又問,有位名叫女歧的神女,沒有匹配,為什麼能有9個兒子?相傳人是由女媧用黃土和泥捏出來的,那麼女媧之身又是誰做的呢?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看出,關於人類起源的思考,已經包括進了相當份量的古史傳說內容。

[編輯] 傳說中的遠古先民生活

關於遠古先民的生活情況,古史傳說中有一些正確的揣測,《韓非子·五蠹》篇提到的有巢氏燧人氏的情況和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情況是符合的。

[編輯] 傳說中的古代社會

關於古代社會情況,《呂氏春秋·恃君》說:「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無進退揖讓之禮,」《禮記·禮運》說:「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這些記載對於說明傳說時代的情況十分寶貴。 頂

[編輯] 傳說中的古代社會發展

伏羲像(西汉卜千秋墓壁画)
 
伏羲像(西漢卜千秋壁畫

傳說時代的社會發展,古人曾用「大同」、「小康」加以比較說明。傳說時代的「大同」之世,「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大同」之世是傳說中的沒有階級和剝削的時代。其後便進入「小康」之世,這時,「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服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禮記·禮運》)。顯然是由原始時代向階級社會過渡時期社會情況的反映。

[編輯] 傳說中的原始農業

傳說時代,原始農業已經出現。關於農作的起源要追溯到神農氏(炎帝)烈山氏。神農氏創造了耒耜,教民耕作,種植各種穀物。烈山氏有一位很能幹的子弟,名叫,「能殖百谷百蔬」(《國語·魯語》上)。考古材料表明,中國從新石器時代初期開始就普遍興起農作,神農氏和烈山氏可能是那個時代以善於農耕而著稱的氏族。此外還有一位伏羲氏,據說能夠「作結繩而為罔罟,以田以漁」(《易經·繫辭》),大概是以漁獵著稱的氏族。

[編輯] 傳說時代的人物

黄帝像
 
黃帝像

傳說時代里有許多著名人物,如黃帝軒轅氏炎帝神農氏帝嚳等,他們常處於半神半人狀態,應是當時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中國古代傳說里儘管有後人不斷加工的成份和神話內容,也有後人的臆想和迷信,但在反映原始社會的某些特點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接近於歷史真實的。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書籍

[編輯] 外部鏈接

 中國傳說時代是一個是與歷史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9B%BD%E4%BC%A0%E8%AF%B4%E6%97%B6%E4%BB%A3&variant=zh-tw"

黃帝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黃帝軒轅氏)
跳转到: 导航, 搜尋
后人所绘的黄帝像
 
後人所繪的黃帝像
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中的黃帝雕像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中的黃帝雕像

黃帝,於晚清知識份子的推動下,從中國遠古傳說中三皇五帝中脫穎而出,成為中華民族的祖先。[1]

『炎黃後裔』、炎黃子孫也成為中國人自稱的常見說法,而其中的黃帝又比炎帝更常被提及。炎帝及黃帝均為遠古神話中的部落聯盟共主,根據山海經,炎帝在阪泉之役敗給黃帝而後蚩尤糾集炎帝的部屬再於涿鹿之戰敗給黃帝。[2]

中國歷史傳說中三皇之一的人皇,以及《史記》中的五帝之首。黃帝姓公孫(一說為姬姓),名軒轅。號軒轅氏有熊氏

目錄

[隱藏]

[編輯] 簡介

據《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軒轅之丘」位置尚有爭議,一般認為軒轅之丘在今日河南鄭州軒轅丘,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也有人認為在今日的山東曲阜等地。二月二,龍擡頭,相傳黃帝出生夏曆二月初二,其出生地,有說為位於今河南新鄭的軒轅丘,有說為黃土高原陝西沮源關降龍峽於在涿鹿之戰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戰後,黃帝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突然,天上顯現大螾大螻,色尚黃,人們說他以土德為帝,故自稱為黃帝。[來源請求]早前炎帝與黃帝結盟對抗蚩尤,蚩尤失敗後,炎帝不滿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企圖奪回失去的地位,起兵決戰。炎、黃二帝展開阪泉之戰,黃帝取得勝利。從此,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終確立。

據說,黃帝奠定天下後,制定國家的職官制度,如以雲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置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風後、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他定期巡視各地,了解人民生活情況,因此深得人民的愛戴。

此外,黃帝當共主的時候,去古未遠,人民生活簡陋樸素,故黃帝教人民生火做飯,吃熟食,又創製紡織技術,用以製作衣服冠冕,禦寒護體。他又命大臣負責不同的技術創迼, 如羲和與常儀分別負責觀測太陽月亮,臾區觀測行星伶倫創製律呂,大撓創立甲子,隸首發明算數,容成綜合以上六術,製作樂律律曆。黃帝還讓伶倫和垂製造樂器,沮誦和倉頡造字,史皇作圖,雍父造杵臼,夷牟造,揮造,共鼓和貨狄作

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養蠶縲絲,織出絲綢做衣裳, 故有「先蠶」的稱號,次妃名嫫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黃帝敬重。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相傳黃帝亦通曉醫術,中醫黃帝內經》是以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問題的問答體裁編著的,分成《素問》與《靈樞》二部。但實際上可能是後人假托黃帝之名的作品。

黃帝崩,葬橋山,即今日陝西黃帝陵。自秦統一中國,歷朝歷代每歲祭奠黃帝陵延續不斷,被稱爲「天下第一陵」。但實際上,黃帝陵只屬一個衣棺冢,黃帝陵前碑亦有表明此事情,另外,跟據文獻記載,黃帝離開之時有彩雲飛天,並乘搭彩雲離開,有不少專家將彩雲理解成飛船,同時亦相信黃帝是外星人,而此理論亦得到不少專家及學者承認,而類似內容亦出現於黃帝陵前碑。

後世對黃帝的神化是逐漸進行的。《莊子》中提到黃帝得道成仙;《史記·封禪書》記載「黃帝且戰且學仙」,「仙登於天」;《列仙傳》中的黃帝還能夠驅使群仙。黃帝在道教中被尊為道家開創者之一,有特殊的地位。

黃帝被尊奉為「中華始祖」。柳翼謀評論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時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時,其歷年雖無確數,以意度之,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故合而觀其製作,則驚古聖之多;分而按其時期,則見初民之陋。犧、農之時,雖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諸物,其生活之單簡可想。至黃帝時,諸聖勃興,而宮室、衣裳、舟車、弓矢、文書、圖畫、律曆、算數始並作焉。故洪水以前,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他們都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

2007年4月清明節陝西舉辦了盛大的祭祀軒轅黃帝活動

[編輯] 參看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編輯] 參考文獻

  1. 沈松僑.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
  2. 章行.山海經-現代版

[編輯] 外部連結

三皇五帝
三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
五帝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B%84%E5%B8%9D&variant=zh-tw"
人类起源与进化系列: 人类起源 泥河湾与三星堆遗址 多峇湖火山毀滅性爆發改變了人類進化的歷程

巴中网站
http://www.boans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