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万多公里的飞行,跨越了大半个地球,秘鲁-巴西18日游终于结束了,我终于回家了。
我们一行10名“成熟女性”(这是我们这个圈子里平时对自己的称呼,千万不许称呼自己为老太太),加上其中有一名带丈夫,以及旅行社一位“男领队”共12人。我们大家(包括“领队”在内)都是第一次踏上南美洲,带着“探险”、“好奇”的心情,也是一次相当疲劳的观光游。
从北京经阿姆斯特丹到利马,飞行时间共20多个小时,在Bonaires(圭亚那北部的荷属群岛)停一个小时, 可能是加油。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这个地方,飞机快降落时才广播。查地图也找不到的一个小岛,从飞机上往下看,除了林立的储油罐,尽是光秃秃的不毛之地。下飞机后,东问西问才知道是荷兰属地。这里的海底石油可能非常丰富!
在小小的Bonaires机场里,我掏出包里的世界地图,东问西问这是地球的什么地方,没人知道,最后有一个西班牙人告诉我这是Bonaires群岛.但他笑着说我的地图需要“更新”(update)!
我们的秘鲁之旅充满了意外和惊喜。在利马机场迎接我们的是当地旅行社的总经理王晓捷和导游鲍丽。50多岁的王晓捷是从上海移民到利马的,40多岁的鲍丽是北京人,移民利马10多年了。从我们的护照了解到,那天我们当中有一人过生日,特意送了一个蛋糕庆祝,这种富有人情味儿的接待气氛,大家感到很意外、很激动,也立马消除了旅途的疲劳。
也就在那天晚上,我们听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原来王晓捷和我们团的欧阳是上海医大的同学,20多年失去联系,冉无音信,竟然在异国他乡意外重逢。为了庆祝她们的重逢,王晓捷把我们的利马行程增加了半天,请我们到她家作客。
秘鲁面积 约128万平方公里,人口 2千5百多万,印第安人占41%,印欧混血种占39%。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其它为盖丘语和爱马拉语。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
我们重点游览首都利马市容、黄金博物馆、帕拉加斯自然保护区(RESERVA DE PARACAS)、 库斯科(CUSCO)、马丘比丘古迹 (Maqupiqu)、纳斯卡(Nasca)大地画。
利 马 (Lima)
首都利马位于秘鲁西部沿海地区,濒临太平洋,平均气温16℃,终年少雨,是世界有名的“无雨城”。1532年,西班牙冒险家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来此,建立了利马市,并设立总督府,利马逐渐发展成为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的大本营。1746年发生的强烈地震,将此城市破坏殆尽。经过多年的重建,利马又在废墟上恢复起来。1821年秘鲁独立,利马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是利马的市中心,也是庆祝重要节日的活动场所。广场中央的铜喷泉建于1650年,广场四周有总统府、利马市政大厦、大教堂等,是秘鲁政治生活历程中许多重要事件的见证物。利马老城的建筑仍保持西班牙的建筑艺术风格特色。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利马人类文化遗产称号后,这些建筑得到更好的修缮和保护。
秘鲁外交部所在地托雷塔格莱宫,建于1735年,是保存最好的殖民时期建筑。建筑面积1,699平方米,外表美观,大门装饰着铜钉,室内保存着利马总督的马车、当年珍贵的油画和雕刻等。
大教堂建于1625年,典型的西班牙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设计者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家弗朗西斯科·贝塞拉。现存建筑是1904年大地震后的建筑,是巴洛克、哥特、罗马式建筑的混和体。
大教堂后面的修道院也保存的很完好
秘鲁自1999年启用女交警后,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因此现在秘鲁大部分的交警是女的,而且长相也比较漂亮。据说她们执法如山,男司机若违规被罚,面对这些漂亮脸蛋也无二话,乖乖受罚。
利马富人区里的橄榄树林,橄榄果可以随便捡
黄金博物馆(MUSEO DE ORO)
黄金博物馆,创建于1966年,全称应该是“秘鲁黄金制品和世界兵器博物馆”,是一家私人收藏博物馆。 该馆展品以农艺学家、金融家、外交家米格尔.穆希卡.加略家族收集的文物为主。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示的是16世纪以来,做工精良、造型优美的世界各国兵器,其中包括拉美独立战争英雄们使用过的佩刀、拿破仑用过的兵器、中国古代刀剑,以及各国军服、铠甲、马具等。镶满了各种珍贵宝石的古代剑把和剑鞘,各种做工精美的手枪,最小的只有8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手枪,令人惊叹不已。
第二部分收藏的是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5世纪期间秘鲁出土的各种金、银制品、木乃伊、服饰、雕刻、陶制品,对了解秘鲁历史和文化以及秘鲁古代土著居民的习俗、生活颇有帮助,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在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收藏有毛泽东赠送的手杖式佩剑。1995年10月,李鹏参观该馆,题词“灿烂的文化遗产,收藏家的劳动结晶”,并赠送“马踏飞燕”文物复制品一件。2000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参观该馆,题词“秘鲁文化的瑰宝,印加文明的骄傲”,并赠送古钱币一套。还有江泽民送的“宝剑”,外表看起来和我们平时晨炼用的“太极剑”差不多。
库斯科(CUZCO)
我们从利马乘飞机前往秘鲁南部著名古城-库斯科(CUZCO)。这是古印加帝国(Inca Empire)首都,现为库斯科省省会,以印加古迹闻名于世。“库斯科”在印第安人的克丘亚语里,是“肚脐”或“中央”的意思,意为“世界的中心”。
库斯科座落在安第斯山脉(Andes)一山谷中,比尔加诺塔河上游,海拔3410米,仅比中国拉萨低250米,列为世界第四高城市。古城的布局从远处望去宛如一只美洲虎,曾是举世闻名的印加帝国的统治中心。居高临下,四周皆崇山峻岭,林木郁葱,气候凉爽,秘鲁人称它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
我们是从海拔105米的平地上,一下子飞到了海拔3400米处。虽然,行前都有所准备,提前三天服用藏药“红景天”,在导游的建议下,到了该地也一直喝当地的Coca茶, 但大家多少还是感到有些不适,例如夜里翻来覆去难入眠。高原反应比较明显的少数人,感到剧烈头痛,甚至呕吐,胸闷气短,需要吸氧。尤其是在Cusco乘车旅游途中,最高点是3800米。因此,在这里一定要放慢步伐,不要做剧烈运动,无食过饱,要多喝水。
印加人自认为是“太阳的子孙”,因此将库斯科当成“世界的中心”。据神话传说,印第安人的祖先住在库斯科南部,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上。这个世界上最高的淡水大湖(海拔3812米)有一个湖心岛,太阳神就住在那里。太阳神创造了一对男女离湖创业,走遍了安第斯山许多地方,终於找到了一块接近太阳的肥沃谷地--库斯科。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破坏了该城的绝大部分建筑。今天的库斯科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印加帝国故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尽管如此,仍然留下了太阳神庙(KORICANCHA)、萨克萨瓦曼(SACSAHUAMAN)要塞、肯高古庙(QUENGO)、塔博玛凯(TAMBOMACHAY)祭祀泉、十二角石等众多古迹。
我们在库斯科住的旅馆和旅游车,旅馆大厅配备氧气,供需要的人免费使用。秘鲁几乎所有的大小旅馆都设有赌场,据说,这也是创造就业的机会。
CUSCO 古练兵场
可以见证印加文化的Cusco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用大石头垒起来的古城堡遗迹,把不同形状的巨石切割得如此恰当,并且不用任何粘合剂,建筑史上可以说是个奇迹。
西班牙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内部富丽堂皇,但和欧洲教堂不同的是,这里一切都和太阳神相关联。例如,圣母玛利亚和耶稣头上都戴上光芒四射的象征太阳神的帽子。2001年大地震时,当地印地安人还把教堂中的一个巨大的耶稣像抬出去祭太阳神。
挂在教堂中的这幅《最后的晚餐》巨幅油画,也有不同之处,中间的盘中餐是一只驼羊羔,犹大的表情也不同。
从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下面是被西班牙殖民者破坏后留下来的印加帝国时代的古迹,上面是浮华的巴洛克(Baroque)建筑风格。
充满印加色彩的修道院
山顶上也有一尊大耶稣像,但比起里约的那尊小多了
库斯科城的傍晚
印第安人的着装非常艳丽,她们在兜售各种颜色的驼羊毛线,还有各种漂亮的驼羊毛织物。
库斯科城大广场
沿途自然景色都这么美,还没有工业污染, 有点像青藏高原。
驼羊是生长在安第斯山区的一种性情温顺的动物。其柔软细腻的皮毛在国际市场深受欢迎,在秘鲁市场上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驼羊毛织品。
好多印第安人的住房条件还是比较差
马丘皮丘(MAQUPICU)
从Cusco乘2小时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路,观赏着这种悦目景色,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个小火车站,再搭乘小火车上山,下了火车还要乘40分钟大巴继续盘山。
有些游客不愿乘火车或大巴, 不辞劳苦徒步四天爬上去。
根据联合国组织的规定,这条盘山路必须保留原貌,不准铺柏油路或水泥路。但我却有些疑惑,联合国的官员们是否仔细研究过,每天这么多辆大巴,扬起这么大的泥沙,不但污染了空气和周围的树木,而且会逐步破坏这条土路。
颠簸了约40多分钟后,总算到了目的地,秘鲁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人类文化遗产。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大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分批放行。下一段路是最艰苦了,山路既窄又陡峭,每个大石阶又很高,游人只能一个接一个慢慢上去。
不知这里有没有类似中国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之类的名句。 相比之下,这里可比中国的长城更难爬呀!我们只能这样说:“不上马丘比丘非好娘!”我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前往被埋藏已久的古印加帝国的古城废墟。虽然时值冬季,但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气温在摄氏16度左右,山区气候宜人,一点也不觉得疲劳。当地人称之为“世界之肺”,“大氧吧”,一点也不夸张。
“马丘皮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位于古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城西北112公里的高原上,四周崇山峻岭环抱。马丘比丘古迹,处于海拔2400米,面积13平方公里,据估计建于4-5百年前。古城两侧为600米悬崖峭壁,下临湍急的乌鲁班巴河。它是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美洲之前,印第安人修建的古城,被认为是印加帝国的文化和精神首都,也是历史悠久的安第斯文化的集中代表。
全城分为两大部分:梯田和城区。在城区内有广场、庙宇和大楼,规划合理,风格独特。古迹内的主要景点有:城门、太阳庙、印加之家、大庙、INTIHUATANA石碑、神之岩、三重门、谷仓、大磨盘、神鹰庙和民众广场。所有建筑都是由整块整块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利用物理力学的原理,一个咬住一个,没有任何水泥或粘合剂,反映了古代印加人的智慧。
爬到顶上啦,感觉好极了!
马丘皮丘古代梯田
这座古城建在这么高的山坳中,用这么大块的石头砌一个城,是为了什么呢?有的石头有好几吨重,是如何运上去的呢?人们至今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这是全体照,我是团里的大姐大。
众多游客在山上留恋忘返, 也许大家都觉得来此一趟不容易,多呆一会儿吧。
离开马丘比丘时,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上火车之前,先在这里用自助“午餐”,东西还是很丰富的,味道也不错。
这是印第安人开的旅游商品店,很像印尼峇厘岛的pasar,这里的印第安人和住在山上的不一样。而且因“工作需要”还会说点外国话,包括中国话:“很便宜,很好看......”, 然后用计算器报价。
这个可爱的印第安小孩是从山顶上直线跑下来的。我们的大巴每绕山一圈,他就在路口等着,一边向我们招手,一边喊:“Goodbye…! Adios…! Zaijian…! Sayonara…! 然后又直线往下跑。跑步速度特别惊人,可以赛过藏羚羊!大巴到了山下时,司机把门打开,让他上车。瞧!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还在向大家招手,并声嘶力竭地喊着那几句!你能不被感动?你能不心疼?我们每人赶紧掏钱给他小费,有人送他矿泉水,糖果......。 接着他又跟着司机上山,又做同样的动作.......,据司机说,一天能跑3-4趟。
帕拉加斯自然保护区 (Reserva de Paracas)
帕拉加斯自然保护区(Reserva de Paracas)位于利马以南270公里处,总面积33万公顷,是秘鲁太平洋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保护区内最引人入胜的是鸟岛(Islas las Ballestas),从帕拉加斯海湾乘游艇出发一小时行程。岛上栖息着许多濒临灭绝的海洋动物和鸟类,主要有海豹、企鹅、火烈鸟、海龟和海豚等,其中尤以为数众多的海豹最为壮观。岛屿高处堪称鸟类的天堂,栖息着数以万计的海鸟,其中一种企鹅为当地所特有。岛上积聚着大量鸟粪,是优质肥料。并留下了过去中国广东劳工在此收集鸟粪的足迹。
据考古学家考证,帕拉加斯已有5000年的历史。乘船前往鸟岛的途中,在一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幅巨大的地画,形状象烛台,又象仙人掌树。这个图案是什么年代刻画的,其作用是什么,至今仍是一个难解的迷。
这个架子是过去中国劳工收集鸟粪休息的地方
从利马到帕拉加斯自然保护区,沿途经过荒山和沙漠,荒山上居住着成千上万的劳工和失业、半失业者。他们大部分是从山区到首都寻找职业的农民和印第安人。居住简陋,多为茅屋,或用苇席、铁皮、草席、塑料布等搭成的简易房。
沿着马路,或到镇上,到处看到这种没有顶的建筑,下面好好的住人或做生意,上面就是敞着顶,没有盖完。原来秘鲁政府有一个政策,房子只要没有盖完,不用上税。这些人都可以钻政策的空子。
纳斯卡地画(Lineas de Nazca)
世界著名的纳斯卡大地画,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南300多公里处。1939年美国人保罗·科索科在纳斯卡地区研究古印第安人灌溉系统时发现的。
我们从利马乘6小时车前往秘鲁西南部的伊卡省,沿途只有光秃秃的沙漠“风光”,以及零零散散的贫民窟。好在我们这些人都是些要好的朋友,导游也是很有趣的北京人,大家一会儿说笑话,一会儿唱歌,6小时的时间很快就打发掉了。
抵达目的地后,还要乘坐小型飞机,从空中(约150-180米高)观赏世界神奇之迷--大地画。
每架飞机只能载5个人,还要胖瘦搭配。
驾驶员不但技术很高超,工作态度也非常认真,飞行30分钟的时间只能看12个图案。我们戴上耳机聆听驾驶员的解说,虽然听不懂葡萄牙语,但能意会他说的内容,当我们看清楚一个图案时一定要喊“OK!”他就飞往下一个目标。
飞行任务完成后,我们每个人领到一张有驾驶员当场签字的“飞行证书” 作纪念。
有关大地画的资料可点击:
http://eclipse.cps.k12.va.us/departments/planetarium/Nascalines.htm
大地画是散布在250平方公里干燥沙质地表上的众多深几十厘米、长几百米到几公里不等的巨大线条。以笔直的直线和箭头型为主,也有其它几何图型和动物图案,如蜂鸟、卷尾猴等。因尺寸巨大,需乘飞机在空中才能看到全貌。
有关线条的制作者和制作目的有许多猜测。主要推测认为,这是古代人奇特的天文日历;或是印第安人的灌溉系统;或道路,或与印第安人的宗教祭祀活动有关。但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5世纪纳斯卡文化留下的陶器上的图形看,纳斯卡文化同巨型图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基本上可以肯定,线条出自创造纳斯卡文化的古人之手。
1932年,德国妇女玛丽亚·莉切来到秘鲁研究印第安文化。1946年莉切定居纳斯卡地区,开始对线条进行研究,后出版《秘鲁的纳斯卡-潘帕的秘密》一书。为保护线条,她每日清扫覆盖在上面的沙石,常年不辍,直至1998年去世。秘鲁政府特为她举行国葬,以表彰她以毕生精力保护这一文明遗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94年12月14日决定将这一遗迹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予以保护。
【资料摘自网站】
拜访王晓捷家
王晓捷伉俪,夫君是秘鲁军界人士
王晓捷按我们的要求,特意去唐人街买回大馒头、咸菜、酱豆腐......,还给我们熬米粥等等。我们正在美美地享用时,男主人下班了,热情地给大家敬酒。
秘鲁犬也不认生,很热情地和中国客人逗着玩。
最后我还想说,秘鲁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大自然赐予的广阔天空、蓝天白云、漫长的美丽海滩、石头山和沙漠外,那就是保存下来的殖民时期的建筑和作为宝贵旅游资源的印加文化。很明显,这个国家贫富差别相当悬殊,在旧市区,大部分是小排量汽车。大巴士也不多,大多是破烂不堪的小巴和的士。据导游介绍,这个国家没有淘汰汽车的规定,只要还能动弹都可以用。
秘鲁大小赌场林立,市区最闪亮的地方就是赌场,似乎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场所,连旅馆和饭店都设有老虎机。秘鲁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多地方的房子都盖一半,我们称之为秘鲁一大怪,下面住人,但上面却敞着不盖完。原来是为了逃税,秘鲁政府有一项政策,房子未盖成之前,一律不上税!当然这些房子大部分都是在穷人居住区。这里还有一个与欧美不同的现象,在欧美,有钱人往山上盖别墅。而这里是穷人住在山上,望眼一看,山上密密麻麻的尽是贫民窟,有点像雅加达公路边的密密麻麻违章木屋。
再见了,秘鲁!
|